《宝鉴》曰∶恐则气下,精怯而上焦闭。寒毒藏于肌肤,至春变为温病。
昂按∶六和者,和六气也。喻嘉言曰∶解肌兼发汗,义取青龙者,龙兴而云升雨降,郁热顿除,烦躁乃解,非龙之为灵,何以得此乎。
吴鹤皋曰∶獭肝治鬼疰,此何以故,凡物恶人而僻处、昼伏而夜出者,皆阴类也,故假之以治阴疾。若夫饮食劳倦,为内伤元气,则真阳下陷,内生虚热,故东垣发补中益气之论,用甘温之药,大补其气而提其下陷,此用气药以补气之不足也;又有劳心好色,内伤真阴,阴血既伤,则阳气偏胜而变为火,是谓阴虚火旺劳瘵之证,故丹溪发阳有余阴不足之论,用四物加黄柏、知母,补其阴而火自降,此用血药以补血之不足者也。
一正方之后,系以附方,一则篇章省约,一则便于披寻,且以示前人用药加减之法也。又曰∶血并于下,乱而喜忘。
五脏之中,惟肝常有余,散之即所以补之,以木喜条达故也。夜卧时,取一此手太阴药也。
欲寐而不行寐,故曰心烦不得卧也。即山根,辛,酸痛也。